三代记者见证女排历程 苏畅: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编者按:在《中国体育报》58年的历史上,记录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点点滴滴,而对于中国女排的报道,长期以来更是备受大众关注。《中国体育报》几代排球记者以他们的专业精神,关注并报道着中国女排的成长。在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度夺取奥运金牌的时刻,我们以采访的形式请这些见证了女排发展历史的三代记者们用他们的视角带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女排,了解女排精神。 (苏畅,生于1981年,中国女排随队记者、现中国体育报排球专项记者、中国排球协会新闻委员会委员。) 随着时间的流转,一代代中国体育报的年轻记者在老前辈的带领下茁壮成长起来,《中国体育报》竞赛部排球专项记者、中国排球协会新闻委员会委员苏畅就是现在这一时期见证中国女排发展的亲历者。 2004年苏畅开始正式接手排球项目的采访工作,当时国际排联每逢世界大赛,会给每个参赛代表队一个随队记者的名额,作为国家级的体育类专业媒体,同时也是中国排球协会新闻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中国体育报》肩负着报道中国女排的重任。也正因此,苏畅有了更多的机会跟随中国女排南征北战。 国际大赛、国内比赛、日常训练,《中国体育报》对于中国女排的报道,为关心这支队伍的人们打开了一扇窗口。而苏畅作为其中的见证者可谓感慨良多。一件发生在郎平身上的小故事,令他至今记忆犹新。今年备战奥运会的集训期时,一天站在训练场边的郎平突然被队员扣过来的球击中手部,当时就造成了手指部位的脱臼。俗话说十指连心,那种疼痛想必只有当事人郎平最有体会,但是为了不影响队伍的备战,她轻伤不下火线,在受伤之后的一段时间,郎平每次训练之前,都会自己将手指用胶布缠绕起来以作为保护,然后继续给队员们做动作示范,并且陪着她们一起训练。虽然这只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但是在苏畅看来,一位主教练可以这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对于她的队员们来说,也一定是一种鼓舞和鞭策。而这,也是对女排精神的最好诠释。 谈到这届奥运会中国女排最终站上了最高的领奖台,苏畅表示并不感到意外。在他看来,虽然这届中国女排队员还很年轻,但是也绝对有这个实力。“团结一心”应该是中国女排留给大家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这届女排队员身上这种精神同样被很好的延续下来。再有就是“绝不言弃”,现在队中一些队员都经历过不同的伤病困扰,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放弃,不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她们都会非常认真的去对待。再有通过奥运会比赛大家也不难看出,这些年轻的姑娘们有着敢打敢拼的精神,面对胜利不骄傲,面对困难不低头,每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是只要全力以赴,那么胜利一定不会离你太远。 回顾中国女排不论是曾经的“五连冠”,还是三次获得奥运会金牌,《中国体育报》始终陪伴着中国女排以及读者们。这份报纸似一座桥梁般沟通了女排队员的心与读者的心。注重项目本身、注重项目发展,这是《中国体育报》一直以来报道包括中国女排在内的众多体育项目的视角与要求。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才使得这份报纸在广大体育工作者、体育爱好者心中有了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