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套路动作难度技术分析与训练
前 言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从过去的仅凭比较加印象进行评分,走向了现在的基本量化的切块评分,向更科学、更公开、更公正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也使武术套路运动更接近奥林匹克运动,为进入奥运会打下了坚实基础。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出版的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是从2001年9月第一次针对武术进奥运在北京进行竞赛规则修改讨论起到2003年11、12月间
,前后由总局武术中心正式组织了三次专家、裁判、教练进行规则修订、讨论、研究,以及多次利用各种会议和比赛举行座谈会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每次开会,都会产生若干意见、提出数种修订版本。最后通过2002年全国冠军赛及2003年全国锦标赛的试行检验,2003年12月在成都确定了国际、国内统一版本的新规则,并将于04年全国锦标赛上正式实行。04版本新规则将运动员的比赛演练分成动作完成分、动作难度分和演练水平分三块进行评判,特别重视了量化指标的设定,并在上述三方面均有所体现,但其量化的核心体现还是在动作难度上。今后的比赛,谁的难度水平突出、稳定性好、完成质量高,谁就在夺金争牌的竞争中占据了先机。因而,我们教练员如能较好地掌握完成动作难度的技术原理和训练方法,无疑是我们夺取胜利的必需。以下是我本人对新规则主要动作难度技术的一些基本认识和其训练方法介绍,供各位同行和教练在训练实践中参考和检验。
一、主要动作难度技术分析
1、▲腾空摆莲540度动作的技术分析:
摆腿
(1)、动作分解:
起跳 落地
(2)、技术分析:
A、起跳:起跳要缓蹲快起,关节要充分伸展,向上用力拔高;上身不可前倾,双膝不应前跪,起跳向斜后方用力;
B、摆腿:摆腿方式接近外展直拍形式,起跳后不应立即摆踢,应在转体接近200度左右時踢摆腿效果最佳;击拍脚之后,腿应有一个后卷下压的动作,以助旋转;
C、空中姿态:人体起跳后在空中应保持“身正、头顶、不抛臀”;
D、落地:适时主动分腿,两膝外展,双脚外撑,保持身体中正(必要時可随重心调整姿态)。
(3)、易犯错误:
起跳未充分用力向上,上身前倾下压,过早摆腿,落地時过早收骻。
2、旋风脚转体720度接马步:
旋转
击响
腾空
(1)、动作分解:
助跑
起跳
落地
(2)、技术分析:
:A、助跑:助跑主要应从步幅大小、节奏和身体姿态三方面注意。基本要求是:步幅大小适中,身体中正,节奏为“1_23”、即后两步要快,起跳前重心后留。
B、起跳:起跳時身体姿态要中正,左右脚依次踏跳(两脚力差百分之十五左右);特别应当注意左脚上步要正。
C、腾空、击响:空中击响腿为旋踢腿击响动作,击响点位置为身体旋转270度以上,同時加强踢摆腿速度。
D、旋转:空中旋转時身体姿态为垂直状态,两小腿成交叉状,踝关节成内扣状。
E、落地:落地時应充分应用身体主要关节的缓冲作用,减低旋转落地的反作用力;马步动作落地应重视髋关节的缓冲和卡
位;劈叉动作落地关键不是蹬后腿、而应加强左腿的前拉伸腿、这样使出腿有效而又可防止右膝关节碰撞受伤。
(3)、易犯错误:助跑時节奏混乱;左脚上步歪斜、左右脚踏跳不在一条线上;空中姿态偏斜;击响过早;落地缓冲差、步子过小。
二、套路动作难度的训练
(一)、动作难度训练计划的制定
柔韧性、力量(一般力量、专项力量)、速度、支撑力量、弹跳
技术状态诊断
素质能力诊断
运动员状态诊断
1、运动员状态诊断
助跑方法、起跳技术、空中姿态、本体感受力、分腿、缓冲技术。
素质指标
难度稳定性
动作质量
速度
力量
柔韧
技术指标
确定训练任务、指标
2、明确训练任务、确定完成指标
3、具体要求:
根据训练任务和指标提出为完成任务、达到指标的各项要求。
实战、稳定训练
能力准备、技术学习
攻关、训练
状态诊断
训
练
阶
段
划
分
4、划分训练阶段:
(ニ)难度训练必须加强的身体部位:
身体部位
腰腹背
踝关节
膝关节
髋关节
腰腹背力量、控制
前勾、外展、内扣训练
内外侧力量、牵拉
运动灵活性、控制力
(三)、难度训练手段、方法:
难度训练手段、方法
技术训练
素质训练
研究分析
分解动作
保护辅助
巩固练习
柔韧控制
速度素质
力量素质
平衡支撑
1、研究分析:
主要通过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影像、观看他人练习、分析运动员自己的录像等进行。条件许可也应进行测力试验、进行力学数据分析等。
2、分解动作:
在进行难度动作完整练习开始前,为防止动作错误和造成肢体受伤,应进行动作分解练习。分解练习要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进行和运动员自身的难点进行。如:起跳、击响点、摆腿、旋转能力、姿态控制、分腿技术和時机等。
3、难度保护与辅助练习:
(1)难度保护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练采用托护的外力方式辅助运动员完成动作;这应根据动作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给助外力的大小。二是要确保有一定的训练设备(地毯、泡沫垫)。
(2)辅助练习是通过一些近似专项难度的动作或与专项难度动作用力方向、路线、幅度、顺序相近的动作练习,达到促进专项难度动作技术概念的掌握、正确技术的加速建立。
4、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是技术的巩固,二是结合实战的练习。技术的巩固必须以重复训练手段为主,坚持正确技术要求、多次重复、达到动力定型;实战练习主要是抓难度完成的稳定牲、成功率和完成的质量。
5、柔韧、控制练习:
柔韧性直接影响到动作的幅度、运动的灵活性(减少动作障碍)、减少伤害;控制力可影响动作完成的准确性及动作幅度;因而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6、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
摆腿速度
力量速度
反映速度
7、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
绝 对
力量
支 撑
力量
弹跳爆发力
小关节
力量
8、平衡支撑
在新规则中,有不少平衡支撑的动作难度;如:十字平衡、后抱腿平衡、朝天蹬和跳跃接平衡的动作。在完成这些动作時,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好的柔韧性、平衡能力、支撑控制力。
根据运动员具体完成难度的情况选择动作难度
诊断运动员身体、心理、体能、技术状态安排难度动作
(四)、套路中动作难度的选择、编排原则:
根据竞赛规则和比赛规程要求选择确定能高质量完成的动作难度,并满足分值的要求
根据对手情况和自己套路编排所需效果、在具体時间、位置安排难度.
任刚
友情链接